在锡城不少社区,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,他们看似普通,却是身患绝症的病人;他们虽是病人,却看起来比一般正常人更为乐观和坚毅。这个特殊的群体,就是“癌症康复俱乐部”。在这里,癌友们胸怀“真情拥抱生活,重现生命精彩”的梦想抱团取“暖”,从曾经的阴雨密布,到重燃希望之火与病魔不懈斗争,如今他们已重新站起来,成为生活的强者。
近日,记者就走近这些生命惊心却不动摇,生活痛楚而又充满阳光的癌症病患者们,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乐观执着以及与病魔抗争的酸甜苦辣。
“刚开始也曾怕得要死”
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,刘潭社区“癌症康复俱乐部”都是热热闹闹,老人们有的做做运动,有的则和老朋友谈天说地,如果不是社区工作人员陆莉红提醒,谁也不知道这些快乐生活的人,竟是癌症患者。
“老实说,当初得知自己得了绝症,也怕得要死。”社区“癌症康复俱乐部”的创始人之一黄永钊说。除了心理上要面对身体即将消亡带来的恐惧之外,癌症病人还要面对的,是身体上的折磨。虽然只有 50 岁不到,黄永钊与癌症抗争的时间,已有整整 15 年。这 15 年里,他先后患上了鼻咽癌和肺癌,经历了多次放疗、化疗、开刀,体重从 90 公斤降到了 65 公斤,耳朵失聪,牙齿全部脱落。“不但心灵上经历过的恐惧和悲伤难以言说,肉体上也是承受了人世间非人的折磨。”
“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市民来说,更怕的,还是拖累了家人。”今年 64 岁的蒋家娣(化名)与膀胱癌的搏斗,也走过了 14 个春秋,经历三次开刀和多次化疗后,家里的积蓄早已所剩无几。为了不给家人添负担,倔强的蒋阿姨不顾家人反对,从来都是坚持自己独自去医院做化疗,身体刚好点,又毅然决然地坚持出去做小工,每个月能赚 600 元,用以贴补家用。
最怕的,还是别人异样的目光。 75 岁的肖焕才(化名)在患胃癌之前朋友一大堆。“知道我得病后,大多都疏远了,原因,自然是怕这病‘传染’给他们。”在“癌症俱乐部”,不少病友都有类似的经历,这让他们一度觉得低人一等。 60 岁的李师傅就说,得病之后,自己从来不会主动跟人握手,“怕别人介意,被人看低。”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副秘书长李建平透露,不少癌症病人在加入俱乐部登记个人信息时,都会特意加上一句“别把我名字公开出去”,就是怕被人看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