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王曾经是市康复协会的会长,因为年龄关系退下来以后,仍然为各个分会、分部的事务操心,还常常应邀到外地作报告,现身说法,以自己10多年来与癌魔拼搏的经历与心得,为病友们送去战胜恶疾的养生法宝和心灵鸡汤。他一直是我尊敬的长者与朋友。
前几天,老王打来电话,说是去医院重症监护室探望一位病友之后,心里觉得特别难受。这种难受,一来是不忍直视病友在救治时遭受到的肉体上的折磨,二来是医院已经明示病人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,本人及家属却宁可承受种种折磨,而无法坦然面对“临终”的关口。老王说,如果换了我,早就告诉医生和家属,不必强求再作毫无价值的治疗,只需平静地接受现实,有尊严地离开,这就是最好的谢幕。
老王打电话的目的,其实是想与我一起探讨一下,我们自身以及所在的群体,如何理智地面对“临终”这一无法回避的生命课题。这使我想起了前一阵读过的一本书,在字里行间,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,或者说有了有益的启示。
这本20万字的图书,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,书名叫做《我的死亡谁做主》,作者罗点点等人都是医生。这本并不深奥的大众化图书,将许多人讳莫如深、难以启齿的“死亡”问题说得透彻明白,给所有理智的人指明了一条为生命终点寻找尊严的道路。更可贵的是,作者和一些志同道合者还建立起中国首个倡导“尊严死”,倡导“生前预嘱”的公益网站--“选择与尊严”。
我很欣赏这本书封面上的一行红色“标语”--生得好,活得长,病得晚,死得快。我也很认真地、一字一句地阅读了封面内折的一大段文字:这是一个人人都要经历、家家都有人经历的过程。怎样告别美好人生?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不能安详离去,反而要忍受心脏按摩、气管插管、心脏电击等惊心动魄的抢救。即使挽回生命,也可能只是依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的毫无生存质量的植物人状态……本书怀着对生命过程的敬畏、对生命尊严的维护,科学严谨又充满人文情怀的探讨了来自民间的“生前预嘱”,希望更多人了解在生命末期放弃抢救也是一种权利。
可惜的是,由于种种原因,这种“放弃不必要的抢救”的权利,在现实中常常被忽视,被剥夺。那么,每一个患有重症的人,最好能趁着头脑还清醒,说话还流畅、写字还顺当的时候,向家属、朋友、医生等明确地表白--我的死亡我做主,请按照我的“生前预嘱”行事,给我守护住生命尽头的尊严!